内容持续更新中
【导读】TimeMixer++是一个创新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通过多尺度和多分辨率的方法在多个任务上超越了现有模型,展示了时间序列分析的新视角,在预测和分类等任务带来了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在数据驱动…
10月29日晚间,昆仑万维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非常重视研发,在研发投入上大幅增加费用。为保持竞争优势,加快AI…
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的创造力建模和机器实现研究一跃成为热门话题,各种有创造力的软件层出不穷,其突出成就体现为会写学术论文和能打败世界围棋冠军的软件,能创作小说、绘画之类作品的多层次人工系统等。基础…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长河中,我们正站在一个激动人心的转折点。 想象一下,未来的人工智能什么样?只需简单一个指令,它们便能领悟并执行复杂的任务;它们还能通过视觉捕捉用户的表情和动作,判断其情绪状态。这不再是…
IT之家 10 月 27 日消息,谷歌 DeepMind 于 10 月 23 日宣布正式开源旗下 SynthID Text 文本水印工具,供开发者和企业免费使用。 谷歌在 2023 年 8 月推出了 …
今年的诺奖将物理和化学两个领域的奖项都颁给了AI成果,这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Demis Hassabis在本次专访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0月,DeepMind联合创始人兼CEO…
《自然》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美国杰克逊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及耶鲁大学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设计出数千个新型DNA开关的重大成果。这些新设计的元件能够精准控制在不…
“凡是AI写诗时,它永远写不出来的那一部分,才叫做诗。AI能写出来的,都不是诗。” “一点都不用担心ai写诗带来的所谓挑战,因为真正的诗人和作家是不可替代的。” 在10月20日举办的山东财经大学第二届…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成功发现了5颗超短周期行星,其直径均小于地球。其中4颗更是迄今为止距离主星最近的类似火星大小的行星。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一次性…
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期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人工智能(AI)正在催生一种新型的思维模式——“系统0”。此全新思维体系的出现有望在未来支持和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这…
10月19日至20日,2024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智能金融专项晋级赛在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举行,36支项目团队脱颖而出,分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项…
近年来,某些MCN机构利用人工智能程序生成大量虚假新闻,导致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实信息,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同时,某些小说平台也依赖AI进行“创作”,每日推出数本电子书,但内容逻辑不通、辞藻空洞。甚至医…
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开始使用AI工具。近日在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未提及AI的科研论文相比,提及AI的科研论文引用率更高。 这是2023年11月30…
在AI圈里,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是一个典型的异类。 当众多技术专家坚信,沿着当前的技术路线,agi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时,Yann Lecun却一再提出异议。 在与同行的激烈辩论中,他不止一次…
记者10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了5颗直径小于地球的超短周期行星。其中4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其主星最近的最小行星,大小类似火星。这是天文学…
让你反复点赞收藏的短视频,或许已经不是人类做的了。 不久前,一段“皮卡丘打工”的AI视频,在全网流传爆火。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动作,以及丝滑的雨滴,几乎可以与大制作的动画电影相媲美。 更久之前,今年抖音…
10月14日,202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因“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对社会繁荣影响的研究”,MIT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MIT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
9月11日,自然杂志公布了一项新进展,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利用神经元连接图和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做到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无需对活体大脑进行任何测量即可预测单个神经元的活动。 几十年来,神经科…
日前,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报告了全球范围的180个超群、16万余种的RNA病毒发现,大幅扩展全球RNA病毒的多样性。该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大型语言模型(LLM)能够生成人类水平的文本,甚至在某些任务上超越人类的表现。然而,研究人员对 LLM 的推理能力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这些模型在…
10月9日,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后,报告了180个超群、超过16万种全球RNA病毒,发现了传统方法未能发现的病…
自生成式AI爆火已有两年,而近期进展似乎不尽人意,大模型鲜有突破性创新,应用层面也未出现杀手级应用,资本市场对“泡沫论”和估值过高争议不断……人们仿佛对AI已经“祛魅”,AI发…
病毒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全球病毒种类繁多且高度分化,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宏转录组学的迅猛发展,为全球RNA病毒多样性的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NA…
三名科学家因破解蛋白质结构密码分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戴维·贝克,以及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的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大卫·贝克(David Baker)、得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江珀(John M.Jumper),以…
数十年前,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以及设计全新蛋白质为人类所用,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30年前,如果能用实验设备解析一种蛋白质结构就完全可以发表一篇博士论文,因为那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10月8日,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因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而荣获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得知诺奖授予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