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持续更新中
2024年7月1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元宇宙技术(2024版)》。该白皮书由多家知名高校和企业参与编制,涵盖元宇宙的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及安全治理。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人工智能是数据、…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温迪·霍尔(Wendy Hall)在澎湃新闻专访中分享了她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见解和联合国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的最新工作进展,强调多样性在AI治理中的重要性。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生成和创造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对机器人行业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机器人领域中的创新保护、版权侵犯风险以及机器人是否可能成为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可能性。通过深入剖析,揭示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时代,法律与技术交叉的复杂性。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与安全治理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法律在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和预防安全风险中的作用。
近期,人工智能大模型降价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多家企业纷纷降价甚至部分免费。有观点认为,降价将降低企业和用户使用门槛,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加快行业发展步伐。文章探讨了大模型降价的底层逻辑、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中心举办,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及未来发展。
7月8日,全国首部AIGC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线,探索AIGC技术在古蜀文明与未来联系中的作用。
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方面遥遥领先全球,新调查显示,83% 的中国行业决策者已采用该技术,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包括美国在内的140多国参与联署。决议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引发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应该如何应对、如何推动各行业应用,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闭幕,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方面的最新成就。会议通过《上海宣言》呼吁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和发展,为全球治理树立中国的标杆。
AI视频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以OpenAI的Sora为代表,各大模型竞相涌现。文章探讨了AI视频在不同技术路径下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潜力,分析了现阶段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走进合合信息的展台,一幅高清的“敦煌遗书”残卷正在生成式AI技术的加持下被数字化修复。 如果说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们还抱有一丝疑虑:大模型这个新概念会不会转瞬即逝?那么今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
谷歌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警告,生成式人工智能滥用正在毁掉互联网真相。研究揭示虚假内容泛滥,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对舆论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AI模型安全能力的提升远远落后于性能,导致AI的发展是跛脚的,失衡的背后是两者投入上的巨大差异。目前世界上99%的算力用于模型预训练,只有不到1%用于对齐或更多安全优先的考量。发展可信AGI,需要…
据WIPO最新报告显示,生成式AI专利数量中国远超美国,前十中中国企业占六席,百度居前三。该技术将深刻改变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对世界有深远影响。
在7月4日下午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主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共同研制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发布,这也是这项指数第四次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揭晓。 报告…
在海外市场,短剧制作正面临显著的经济压力。以欧美澳地区为例,一部标准时长、不含特效的现代题材短剧,其制作成本轻易攀升至15万至20万美元。这一成本涵盖了从演员薪酬到后期制作的全方位开销,对制作方的财务…
今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18年起,上海连续七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规格、规模、影响力持续进阶。全球AI界由此形成…
几年前,当人们提到人工智能时,想到的多半是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坐在电脑前面写代码的程序员。 但近几年,特别是2022年底OpenAI公司推出ChatGPT以来的这一年多,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迅速从…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4起典型案例涉及使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 近年来,随着AI…
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专利数量快速增长遍及多个领域。
截至2024年,全国已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产品达到166个,其中北京市贡献了71个,占比约五成。北京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制定多项支持政策,加速大模型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