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持续更新中
本文探讨人工智能是否应成为法律主体的问题。当前,关于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争论激烈,学术界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立场。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作为法律主体的可行性,并提出维持现有法律制度可能是更优解。
今年AI产业流量显著增长,日均流量从1亿增长至1.5~1.6亿,增幅高达50%。AI搜索成为最大赢家,占据TOP100中8个名额,AI产品洗牌放缓,流量门槛或在1400万。
蚂蚁集团在北京成立新公司“数字蚂力”,聚焦AI to B市场。数字蚂力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客服、运营管理和技术研发等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该公司将在外滩大会上亮相其全新产品。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人工智能行业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标准框架。该指南将推动技术进步、保障安全,并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它着眼于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强调多元化的参与和国际合作。
2024年8月14日,由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和腾讯医疗健康联合主办的“域见杯”医检人工智能开发者大赛正式启动。大赛关注罕见病诊断等应用场景,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赛事为期一年,获胜者最高可获10万元奖金,并有机会与金域医学合作。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强调将促进AI技术与生物医学的融合。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乔宇在2024上海书展上表示,大模型技术有望提升创作效率并推动交互式、创作式阅读。人工智能不仅能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增强读者兴趣,促进出版业发展。
OnlyFans平台上,AI聊天技术正在改变内容创作者的收入模式。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利用AI聊天来实现月收入过万。本文深入探讨这一趋势背后的技术与市场影响。
2024年大模型开源与闭源的争论在中美两国AI产业中持续升温。中国企业如百度、阿里云在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上存在分歧,而美国如OpenAI则面临不同的挑战。本文深度解析这场争论的根本原因、各方观点及其对产业的未来影响。
2024年互联网正面临创新瓶颈,大模型成为新的关注焦点。最新数据显示,大模型应用正在改变互联网格局,但是否能真正拯救创新乏力的现状?本文深入分析大模型的现状、应用挑战及未来展望。
QuestMobile发布2024年生成式AI大模型应用生态研究报告,揭示了国内AI大模型应用生态的三大阵营及市场格局。报告分析了头部互联网企业、新AI创业公司与传统AI企业的不同打法,并探讨了智能体与插件模式的应用趋势。用户对AI助手和顾问的需求高涨,但当前市场供给尚未完全满足。
AI助手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本文详细解析了AI助手在隐私安全、技术挑战及伦理法律方面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解决方案。
中央网信办昨日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注册用户超过6亿。随着新技术突破,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热度提升,人工智能ETF(159819)和云计算ETF(516510)等产品助力布局板块龙头。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闫维新分享了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行业应用挑战。他指出,找到行业真实的应用痛点是AI算法成功落地的关键,同时也讨论了算力和数据质量对模型训练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管理机制。当前我国已上线190多个生成式AI大模型,注册用户超过6亿,但面临技术、安全、伦理等多方面挑战。未来需加强法规建设和协同共治。
中央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新时代网信领域改革成效及未来计划,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管理。他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引导应用落地,并防范技术滥用,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京沪深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引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文章详细介绍了北京、上海、深圳在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方面的策略与成果,揭示了如何通过AI技术赋能各行业,推动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
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中的数据鸿沟及其对多语言融合的影响。文章深入分析了AI训练中的英语中心主义现象及其社会文化影响,并提出了提升数据多样性和公平性的策略。
杨华勇院士在首届京浙英才百人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端装备创新。演讲中,他强调了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和工程仿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数字底座在装备制造中的关键作用。
番茄小说的AI训练协议引发了广泛争议,网文作者秋语等人对协议中的隐性条款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平台利用作者作品训练AI可能取代真人创作。文章探讨了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作者的应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技术在城市智慧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解析了大模型如何助力城市治理、交通管理及产业升级,展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与机遇。
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迎来了重要升级机遇。2024年上半年手机和微型计算机产量增长显著,汉王科技等企业利用AI大模型创新产品,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下半年行业有望继续扩展智能应用和提升产业链安全。
我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发展迅猛,成为工业智能化的新动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在工业应用中的表现及未来挑战,包括其在设计、制造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以及如何解决数据质量、安全性和高成本等问题。
探索人工智能产业的增长动能,包括技术突破、投资热潮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了解AI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支持实现快速增长。
东信集团在珠海发布了国内首个获得网信办备案的‘营赛洞见大模型’,这是中国信通院认证的营销垂域大模型,具有跨模态内容生成与联想技术,助力企业智能化营销转型。
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透露,我国已上线180多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注册用户超5.64亿。专家表示,大模型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并为数字安全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文章探讨了大模型如何重塑安全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