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对短视频行业的岗位变革

见实:看到了你们正在和欢雀影业打造AI辅助编剧之作《蝶羽游戏》,目前情况怎么样?


陈锡言:
我们会共同开发多部基于 AI 编剧辅助生成剧本的影视长短剧项目,《蝶羽游戏》是本次合作的开篇项目,是由 AI 正式参与剧本创作的作品。

 

在我们一览运营宝「AI 编剧」的辅助下已经高效完成了前期剧本撰写,可以让编剧更集中在剧本细节的打磨上,计划将在今年开机。

 

见实:确实可以快速提高编剧的生产效率,你们观察到这次 AI 浪潮还会对短视频领域的哪些岗位发生变化或影响?


陈锡言:
之前的 AI 浪潮更多是模型或者算力的进步,但这次是把 AI 变成了一个基础设施。

 

很多职业和岗位可能并不是被取缔,而是会被合并和重塑。有了 AI 工具加持,很多中间环节可以直接合并,甚至做短视频的人可以自编、自导、自演、自检,然后自己发行。

 

比如在具体岗位里,编剧和分镜师很有可能合并成一个人去做,或者导演和分镜师合并成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个流程里都有重要和不重要的环节,相对来说,简单重复,可以被描述成一个任务的事情,都有可能合并到其他岗位。

 

另外也会帮企业节约成本,像道具、灯光、导演日程安排、摄像工作等,其实都可以通过 AI 先做一些验证。比如导演觉得一个镜头里应该有某个道具,原来的方式是找人画出来,或者找人真正做出来,这样成本很高,而通过 AI 可以更快速实现导演的想法。

 

见实:是否意味着在 AIGC 技术加持下,以个人为代表的创业者,会大量涌现?


陈锡言:
个人创业者想做的话,确实会有更多机会,一个人就可以做更多事情,会有一波小范围的上涨。但企业终究有企业的意义,不会影响到企业这种形式,毕竟所有自媒体做大之后都是在朝着企业化发展。

 

见实:会有一些新岗位出现吗?


陈锡言:
可能不会。但很多东西会变成一种基础技能,比如以后对于人的审美要求就会比较高,比如以后用 AI 画画会变成每个人的基本技能,所以只会出现更高级的岗位,比如程序员要懂架构懂业务,设计师要懂审美懂需求。

 

如果一定会出现一种新的岗位,我认为会是“AI 对齐工程师”,通用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事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还是还是会带来一定的风险,“AI 对齐工程师”保证机器在任何时候都能与人类价值观一致,维护人类的利益,比如在必要的时候断电。

 

见实:还有哪些岗位和工作不会被取代?会或不会被取代的标准是什么?


陈锡言:
大模型本身的泛化能力仍然受限于数据集,现在AI能力优势在于已知知识之间的组合,属于“老方法新应用”。在“新方法老应用”尤其是“新方法新应用”方面,AI 还无能为力。

 

所有岗位或多或少会被取代,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否能够组织起来足够多、质量足够好的标注数据。如果某项工作有足够多、足够标准又足够完整的数据被结构化标注,那么该工作大概率会被机器人完成得更好,比如法律考试。

 

相反的情况,“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优秀的文艺作品除了作者注入的故事与感受,还包括读者在阅读时的情绪,这个复杂度很难得到标注,一千人不行,找十万人行不行?我认为只能学其型,而无法学其神。

 

见实:你们一直深耕在短视频行业,现在对行业的感知是什么样的?你们预测短视频未来的市场规模是什么样的?


陈锡言:
越来越多的信息会以视频形式展现,短视频从业者会变得越来越多,进入门槛也会越来越低。随着 AIGC 等工具的使用,制作短视频的平均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高,整个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短视频目前正在从娱乐化转向商业化,商业化短视频包括视频营销、视频广告、企业宣传等等。整个商业化短视频的市场规模在几千亿元左右,在全面商业化之后,未来从某一个奇点开始,可能都会是每年翻一倍到几倍的空间。

 

比如我们拿到的商业订单每年在暴涨,只不过还没有到质的爆发,很多大平台越来越需要商业订单,而且愿意把商业订单放在市场上去执行。

AIGC对短视频行业的岗位变革

AI 生成的《蝶羽游戏》概念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