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型成果,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融合创新的典范,也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最佳手段之一。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类人的感知交互能力、肢体结构和运动方式,能够快速融入为人类设计的各种环境,未来有望在简单重复劳动和危险场景中替代人类,在复杂技能场景中辅助人类,在商业和家庭场景中服务人类。可以预见,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热点。业界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终端,形成新的万亿级市场。

2024年12月26日,在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成果发布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王尧从概念内涵、技术演进、产业现状、未来展望等方面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报告从人形机器人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发展现状和演进路径、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应用需求和市场预期等。同时,聚焦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向,梳理典型应用场景,明确不同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最后,研究提出了对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径考虑,助力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历经多年发展及技术迭代,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大脑”多技术路线并行探索,“小脑”整体上正在从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向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法演进,肢体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路线在逐步收敛。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不断探索,产业链加速构建和优化,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了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报告提出,在产业落地初期、应用规模较小时,人形机器人能否落地的重要因素是其智能化水平,在大规模应用阶段,成本问题成为核心因素。未来可考虑分三个阶段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政策牵引,深入挖掘危险作业、极端环境等高价值的特种应用场景,推动供需双方对接,定向开发一批产品并落地应用。第二阶段,加快探索工业制造、物流等制造业相关的大规模应用场景,从“替代相对简单且重复性的劳动”开始,成熟一代应用一代,在迭代中加速技术成熟、降低单体成本、提升整体性能,逐步提高对制造业场景的渗透率。第三阶段,加强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创新,实现更高水平的具身智能,并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医院、学校、商场、餐厅等服务业场景,最终走入千家万户。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来源:中国信通院
报告目录
一、人形机器人的内涵和发展历程(一)人形机器人的内涵(二)人形机器人的分类(三)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

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演进

(一)人形机器人技术高度集成,多角度实现对人模仿

(二)人形机器人整机加速发展,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三)“大脑”技术路线并行探索,具备初阶人类脑力

(四)“小脑”加载人工智能技术,运动方式更加拟人

(五)“肢体”多技术融合发展,技术路线逐步收敛

三、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分析

(一)人形机器人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市场规模巨大

(二)人形机器人潜在应用丰富,全面覆盖生产生活

(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初步形成,正在持续优化发展

(四)人形机器人是近年融资热点,受到各界资本青睐

(五)人形机器人外溢效益明显,与多产业相互促进

(六)安全伦理问题备受关注,需加强政策引导及规范预研

四、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展望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王尧
从事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研究、ICT领域标准和检测研究,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专利申请10余项,软件著作权4项。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工程师
董颖璇
从事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数智化应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向研究,牵头和参与多项标准制定、专利和课题研究等工作。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工程师
郭凌超
从事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累计发表相关SCI/EI论文20余篇。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基础产品与设施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王晨
长期从事信息通信领域研究,牵头编制20余项行业标准,主持或参与完成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累计发表20余篇论文,申请专利20余项。
点击查看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