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职业的落地,与之相关的技能、人才培训市场也日渐火爆。不少培训机构纷纷推出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声称只要花钱报名相关课程就能“包就业”或“推荐就业”,找到高薪工作。结果学员报名后却遇到各种培训套路,不仅无法学到真正的技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一些人连被坑的钱也无法追回。(12月26日《法治日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市场也出现了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这让一些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趁此机会推出各种“AI课程”,声称能够帮助学员实现“AI技能变现”。
实际上,现在的AI大模型推出时间不长,短期内很难形成体系化的培训课程。有一些AI培训机构的老师,自己对AI都是一知半解,却当成了“导师”;还有一些培训机构承诺为学员提供“包就业”或“推荐就业”服务,实则却套路满满。
每当有新技术、新兴职业出现,各类培训机构都会蜂拥而至,通过诸如“无忧包过”、年薪十万起等噱头忽悠客户,或是通过低价入门,高价卖产品、卖会员、卖素材来牟利。一些培训机构刻意制造焦虑情绪,让消费者觉得如果不学习“AI课程”,就会与时代脱节。
实际上,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的认证体系尚未建立。目前的人工智能培训,不少是在借“AI热”给消费者挖设“陷阱”,趁机割韭菜。一些人工智能培训,打着“免学费”“高收益”“培训周期短”等幌子,诱导消费者参加AI培训,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涉嫌虚假宣传、消费欺诈。
人工智能培训不能无序发展。对此,要规范行业发展,建立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明确资质要求、红线底线等,推动培训市场进一步规范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AI导师”、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不良培训机构的打击力度,提高后者的违法违规成本,也要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加强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审核,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也要严格把关。对于AI培训,消费者要保持警惕,理性消费,增强防范意识,别被无良培训机构忽悠,被宣传话术带偏了节奏。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对“AI热”等也要有冷静认识,不要盲目跟风,追求新鲜事物。避免那些蹭热度、“借壳敛财”的不法分子浑水摸鱼,借各种“AI热”趁火打劫,关键要能规范网络培训市场,祛除行业“虚火”,遏制行业乱象,促进行业回归初心、本位,抓好源头治理。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