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奶奶级”人生导师账号,这些账号通过动漫奶奶形象搭配清醒语录,迅速走红。“奶奶”账号凭借奶奶“智慧”“慈爱”的形象和特征,以鸡汤文、治愈语录、清醒大女主语录等“心灵导师”类的内容,获得了不错的粉丝反响。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这波爆火的“奶奶”形象和“奶奶”语录其实都是通过AI软件批量生成的。在抖音搜索关键词“奶奶”和“人间清醒”,笔者发现竟有大批同类“奶奶”账号。有网友戏称,“张奶奶”“王奶奶”“李奶奶”“刘奶奶”,各个奶奶都在做账号。AI奶奶账号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准备一组动漫奶奶形象,找到一段人间清醒语录,利用AI工具,将动漫和文案结合起来,一个账号就轻松、低成本地制作出来了。探讨“人间清醒”的AI奶奶们的爆火,笔者发现其爆火的背后,依靠的是机器的高度拟人化。“人间清醒”的AI奶奶们通过大数据的筛选,将情感问题数据化、将现实问题抽象化,把情感转变为代码,于是一个看似完美的、温暖治愈的答案被呈现在受众面前。法国科学家苏埃尔说:“机器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价值。”绘画可以靠AI、作曲可以靠AI、写作可以靠AI……我们越来越多地将需要创意、需要思考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本应该是冰冷的机器被我们当成了抒情的主体,寄予人的情感。分析、思考、判断、情感……当AI学会了那些独属于人类的能力,“人”又该如何定义呢?比机器越来越像人更可怕的是,人越来越像机器。为什么“人间清醒”的AI奶奶们能够爆火?人们真的辨别不了“奶奶们”的真伪吗?现实是,有许多用户只是想要找一个心灵慰藉地,是真人还是AI,好像并不重要。在工具理性普遍盛行的现在,机器在往拟人化发展,而应该成为思考主体的人却日益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像大机器上的小零件,被时代裹挟着快步向前。我们一边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一边依赖人工智能替我们思考。我们一边害怕AI具备情感,一边靠AI生成的“鸡汤文案”过活。于是,人工智能和人的界限被慢慢模糊掉。站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现代大环境下,除了技术本身,我们或许更应深刻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如何把握机器“思考”的界限?如何找到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平衡?毕竟,在这个被数据包裹的时代中,保持人类的思考与情感,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