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南华早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讨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

英国《金融时报》7月31日文章,原题:了解中国的务实人工智能计划 副题:美国在突破性创新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在执行方面表现出色美国和中国有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人工智能(AI)生态系统。地缘政治紧张很容易让人对两国有相反的看法。中国的AI被认为“既落后于美国,又领先于美国”。事实上,美中实施的是截然不同的战略。

自美国公司OpenAI推出聊天机器人以来,全世界都竞相构建大语言模型。中国在这场竞赛中受阻于两个因素:无法获得先进的美国芯片,这令中国的计算能力受限。OpenAI等正扩大其大模型规模,中国公司则须注重效率;中国公司还受到可访问数据的限制。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严格的数据保护标准。这些限制意味着中国公司更有动力生产建立在较小语言模型上的AI服务。这些模型或许没有大模型那么强大,但创建和运行成本更低。中国的科技生态系统就是从这种实用主义出发。这意味着尽管美国的生态系统在突破性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但中国擅长执行: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扩大规模,并使应用经济实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发布的生成式AI专利态势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8万件,美国为6276件。

当然,专利并不等于突破。但中国的大量专利可转化为更多产品。中国ai应用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电动汽车。中国公司或许不会生产出超人的AI,但“足够好的”人车互动AI将先于其他地方在中国得到普及。中国科技行业常被认为是由国家驱动的雄心支撑的巨擘。实际上,自身有效监管和(外部)地缘政治限制意味着中国在某些领域拥有优势,同时在另一些领域奋力追赶。AI是世界上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中美都能为此作出贡献。毕竟,人类面临的最深远挑战——从应对气候变化到治疗癌症——不是中国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全世界的。(作者詹妮弗·斯科特)香港《南华早报》8月1日文章,原题:尽管芯片供应受限,中国仍缩小与美国的人工智能差距尽管无法获得先进芯片,但中国正在缩小与美国在AI领域的差距。中国科技公司努力创建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几家中国公司已能将其AI生成视频工具交到全球用户手中。相比之下,位于旧金山的OpenAI虽然率先展示了此类功能,但其工具尚未广泛普及。中企还推出开源模型,让任何人都能建立自己的AI系统,从而为全球AI发展作出贡献。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进步显示出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决心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