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a class="external" href="https://www.qigequan.com/tag/%e9%ab%98%e6%a0%a1%e4%b8%93%e5%88%a9.html" title="查看与 高校专利 相关的文章" target="_blank">高校专利</a>转化AI匹配大模型杭州上线,破解"专利沉睡"难题

在浙江省2025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上,杭州市知识产权局主导开发的"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匹配大模型"正式亮相,这是全国首个专注于专利转化的AI大模型应用,标志着浙江在破解"专利沉睡"难题上迈出关键一步。

技术突破

该AI大模型汇集了5万条在杭高校可转化专利数据、3.5万余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数据,以及13万条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据,构建起国内首个专利转化专题知识库。通过深度分析企业经营信息与高校专利的匹配度,从IPC分类号一致性、技术匹配性、专利相似性等多维度构建"适配画像",智能推荐最适合实施专利的企业名单。

全国首个高校专利转化AI匹配大模型杭州上线,破解"专利沉睡"难题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行业痛点

长期以来,高校专利转化面临"供需匹配效率低、市场化渠道不畅"的困境。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尽管全省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已位居全国第一,但高校专利转化率仍有提升空间。"过去企业找技术像'大海捞针',现在通过智能匹配,可以精准对接需求。"杭州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配套措施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的《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为AI企业提供了29个典型案例参考,并首次明确了AI专利申请的"伦理红线",要求数据获取和运用必须符合法律及公序良俗。目前全省已建成5家国家级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并为AI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前评估"等专项服务。

未来展望

这一创新实践背后,是浙江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的系统性布局。随着AI技术在专利转化领域的深入应用,类似杭州这样的智能匹配系统,有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数字桥梁",大幅提升专利转化效率,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