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了OpenAI将终止对中国提供API(应用程序接口)服务的消息。不少开发者收到了来自OpenAI官方的通知邮件,自7月9日起,OpenAI将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其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区域的API流量。为了继续使用OpenAI的服务,用户需要在受支持的区域中访问该服务。
针对这一消息,《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名应用开发者处得到证实。部分开发者反馈,早在今年5月使用ChatGPT服务时,就已经遇到API接口关停、账号停用、退费等问题。从微博、X等国内外社交平台的用户反馈来看,大量收到“停服”通知邮件的开发者来自中国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OpenAI公司提供的API服务面向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开放,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并未包含其中。事实上,OpenAI的产品及服务一直并未在国内市场开放。在此次“停服”邮件之前,许多开发者通过前端开发、部署代理等方式使用OpenAI产品的API接口,甚至基于API接口进行创业。此次OpenAI向中国开发者密集发送通知邮件,显然是以更公开、更严格的方式对非开放区域的API流量进行管控和服务封禁。
《停服》其实早就开始了。创业者张昕(化名)向本报记者透露,早在今年5月使用OpenAI的API接口就被系统停用,他收到了OpenAI官方的反馈邮件,原因是他所在区域不支持使用。另一位创业者李琳(化名)也提到,更早之前收到了OpenAI官方的“违规”通知,常见原因包括违反使用政策或从不受支持的位置访问API。
针对OpenAI向中国开发者密集发送提示邮件的背后原因以及此举涉及的地区分布等问题,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OpenAI方面希望做进一步采访,但暂未得到回复。谦询智库创始合伙人龚斌指出,OpenAI这一举动实际上符合商业公司对于法律合规、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但也要注意,此举背后不排除有来自政治政策层面的压力。除此之外,OpenAI董事会的最新变动以及在国际关系、科技竞争中的身份和定位也值得持续关注与观察。
那么,OpenAI从7月9日起对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流量采取额外措施,对中国市场是否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此,业界人士看法不一。一些从业者表示担忧,认为目前国产大模型还在追赶阶段,与OpenAI的最新GPT-4o多模态大模型存在较大差距,OpenAI的停服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差距。然而,也有乐观的从业者认为,OpenAI的价格成本过高,国产大模型在某些场景或综合性能上已有领先者出现。长期来看,当前因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有利于倒逼国产厂商加速发展。
在OpenAI公开停服后,多家国产大模型企业迅速反应,推出了各种“迁移”政策以吸引OpenAI的用户和开发者。智谱AI推出了“特别搬家计划”,帮助开发者轻松切换至国产大模型。阿里云百炼也宣布提供具有性价比的中国大模型替代方案以及专属迁移服务。除此之外,百度智能云和商汤科技也推出了相应的大模型普惠计划和迁移支持服务。不难看出,国产大模型正在争抢OpenAI停服所带来的迁移替代空间。
至于当下国产大模型的发展程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表示,在过去一年里国产大模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还在追赶阶段,但在中文语境下一些国产大模型的性能已经超过了GPT-4。未来达到GPT-4水平后,国内市场在场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将发挥出来。王仲远还表示,目前大模型还需要从“可用”向“好用”努力,才能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的生产力。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